在延边林区深处,100多户、人口近400的敦化市青沟子乡双顶子村,因地处偏僻,一直名不见经传。变化,从延边林区中级法院驻村帮扶工作开始,这个普普通通的山村,一跃成为了模范村。
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延边林区中级法院驻村工作队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真情、用心、倾力协助村“两委”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在延边州乡村振兴包保帮扶工作成效考评中获评“好的”等次,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基础设施提质,美丽乡村展新颜。
了解村情民意、生产生活情况,驻村帮扶工作队经常穿梭于各家各户之间,早已和村里的人熟络,村民见到工作 队从自家门前经过,都会热情地发出邀请。在田间、在地头、在院坝,实地察看,和村民闲话家常,已然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村民”。“经常性地多看看,多跑一下,更能了解老百姓的实际情况,群众工作做好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这也是我们法院干警的一种工作习惯。”驻村第一书记淳于嘉航如是说。
在走访调研了解村情倾听民意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向中院党组请示汇报工作,全身心持之以恒投入到帮扶工作当中。他们认真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排查返贫致贫风险,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兜底保障、产业就业、以及医疗教育等帮扶措施。
多年来,双顶子村部分农田作业道路面破损、坑洼不平,给群众通行带来不便,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驻村第一书记淳于嘉航得知村内农田作业道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中院党组汇报,经中院党组与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协调,投入15万余元,使用砂石共计98车,迅速组织维修农田作业道,解决了百姓的烦心事,保障了农民秋收运输顺利进行。
通过研究政策细分规划,驻村工作队争取多部门支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兴修水渠,整修、打造美丽院落、法治宣传广场、图书室,点亮太阳能路灯……村支书齐晓光笑得合不拢嘴,“村里更漂亮了,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足了”。
强化法治治理,文明新风沁人心。
驻村工作队不断开拓为民服务新思路,积极参与制定《普法进乡村工作方案》并经中院党组审议通过,结合“无讼村屯”建设,邀请法官干警到村开展“涉山林纠纷”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干警将法律术语转换成群众通俗易懂的“家常话”,通过案例讲解、现场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现身说法”,收到良好的普法效果。
此外,驻村工作队在村党支部开设法治书屋,让村民学法有去处,还经常组织两级法院干警到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双顶子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2022年4月,村民姜某驾驶农用车购买春耕所需农资,返程正常行驶时,途经的某木材检查站栏杆突然砸下,导致姜某头部受伤、车辆受损。当晚姜某找到中院驻村工作队反映此事,担心损失无法得到赔付,耽误春季人参籽栽种作业。驻村工作队了解事情经过后,带姜某向中院民事法官进行法律咨询,得到详细讲解后,又陪同其前往派出所、涉事林业检查站多次沟通。最终,检查站将医疗费和其他费用共计2600元送至姜某手中,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通过办好一件件暖人心的实事好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双顶子村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路更宽。
带动村民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驻村帮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驻村工作队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帮助引导村民发展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买卖、小家庭、小养殖、小作坊的“庭院”四小经济,以及种植鲜食玉米、食用菌、人参,养殖禽类和培育黄牛等有明显供给优势的高效特色种养产业。通过科学扩大种养殖规模,指导建强专业合作社,联系销售农特产品渠道,因势利导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这几年,工作队带着我们种植黑木耳,教我们种植技术,还帮我们卖木耳。我家的收入稳定在40万元左右。家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木耳产业,返乡创业青年姜传海不但彻底脱贫,还成为全村的富裕户。他致富不忘回馈乡亲,每年都拿出1.5万元为村里帮扶解困。
每到深秋时节,草木枯黄,山坡上、田地里一片蓝色的“海洋”将整个小山村环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片蓝色的“海洋”其实都是塑料布,下面是农民种植的人参。目前村里有将近80%的农户在种植人参,这也是村里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当我看到种植户幸福的笑脸,真切感受到在促进群众致富路上,‘小小的’木耳、人参在持续发力。我将继续帮助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种植技术指导,提升农特产品质和产量,打造双顶子村品牌,切实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驻村第一书记淳于嘉航表示。
如今的双顶子村,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产业壮大了,群众也富裕了,一幅幅和谐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未来,延边林区中级法院驻村工作队将坚持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心,进一步夯实司法为民情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矢志奋斗中续写驻村帮扶工作新篇章。